第三章:
家养动物(家畜,家禽)与陪伴动物
练习一
学习“龍/龙”字的时候,我们解释了很多象形动物字是竖起来写的。你还记得为什么不是四肢朝下像真的动物行走的样子吗?按照这个思路,你觉得马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,你能创造一个象形的马字吗?你怎样去捕捉那个特征让它显示到你创造的字上?
马/馬 mǎ
繁体字:馬 mǎ
简体字:马 mǎ
甲骨文:
金文:
小篆:
甲骨文的马抓住的是马的四大特征:马鬃,马的长脸,马的大眼睛,和马尾巴。马头上有长长的马脸和大大的眼睛,在字的上方;马背上马鬃朝右,马尾朝下,马腿朝左。金文的形态跟甲骨文相似但是更简略,小篆跟金文更相似。楷体繁体字把腿变成了四个点,马鬃和马头连在了一起。简体字的马头部进一步简化,四条腿也成为一横,跟甲骨文的相似度接近零。
马的感官非常发达,眼睛所在位置很高所以有很宽阔的视野。它们的记忆力和判断力非常强,而且方向感非常好,再加上力气大善于奔跑,所以在战火纷飞的古代非常重要。在为数不多的被认出的甲骨文中,有15个形声字以马为意符[1],比以其它家畜为意符的字数量上多很多。
马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,在战争中起很大的作用,所以人们千方百计寻找好马,也有很多与马相关的说法。比如,“伯乐”是特别会相马的人,他们能找到“千里马。“ 据说,汉武帝的时候鼓励人们养马,因为训出好马不容易,所以只要养出一匹好马,三个人可以不用服役。
“马到成功” :字面的意思是从古代作战时战马一到就成功、胜利,现在成为人们对将要做很重要的事情的朋友说的祝愿语。
大约2250年以前一位叫韩非(281BCE-233BCE)的哲学家,在他的著作《韩非子。说林上》[2]中讲了2600年前的故事:公元前663年春天,齐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率军出征打仗,冬天凯旋而归,但是因为草木变样,在山谷里迷了路,因为粮草和保暖都有问题,军队陷入困境。管仲思索了好久,认为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,应该有认路的本领,所以利用老马前面带路走出了山谷。后来“老马识途”表示有经验的人可以引导大家前进。
马也是一个姓氏。有一个说法叫“露马脚”,指的是想隐瞒的不好的事,或说谎的人自己不小心让人发现了。这个典故其实跟马这种动物没有关系,跟姓马的人有关系[3]。朱元璋(1328-1398CE)是明朝的第一个皇帝。据说他在当皇帝以前跟一位姑娘结了婚, 这位姑娘姓马。当时的女人都要裹脚[4],但是这位马姑娘与众不同,并没有裹脚。丈夫当了皇后以后,她怕那双大脚让人看见丢人,所以事事小心。但是有一天她坐着轿子去街上玩,风把轿帘吹起来,大家看到了那两只大脚,整个金陵(现在南京)城都震惊了。
另外一个跟马有关,但是不太好听的说法是“拍马屁”。蒙古族的牧民为自己养的骏马自豪,所以人们牵马相遇时常常拍对方的马的屁股称赞其好马。有些人不管马的好坏都要拍一拍并称赞是好马。后来“拍马屁”成了讨好人的一个说法。如果一个人想讨好人,但是方法不当没有效果,甚至适得其反,这个时候人们会笑话他说: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。
马可以做声旁,比如说妈妈的妈字里“马”就是声旁,“女”是形旁表示意思。马也可以做形旁表意,比如驹,表示小马。
练习二
驾、驶、驭、驱、骑、驮、驰、驯这几个字都有“马”,但是他们的字形结构有两种,你能找到哪两种并指出来吗?下面是这几个跟马有关的字的小篆字体。你能找出哪个小篆字是哪个现代汉字吗?
练习三
在英语中,马怎么发出叫声?在中文里,马的叫声常常写作:嘶。你能找出来它的发音吗?
跟马相似的几个动物都是马部首,比如:驴和骡。驴的繁体字是驢,左边一个繁体字的马字表意,右边一个繁体字盧(卢)表示声音。简体字变成了马和户。骡是马和驴的后代,騾是繁体字,左边马表意,右边累表音,简体字是:骡。
练习四
这里有一个字谜: “右看它是马,左看马是它;像马不是马,它比马儿大”。你猜猜是哪个字?
俗话说,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” 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长的人、基础雄厚的机构,即使在突然到了困境,也比普通人或机构强。
练习五
看一看下面的字里有几个马/馬;猜一猜字的意思。
驫
答案:
驫, biāo,万马奔腾的样子。这个字很少人用。
练习六
我们从第一章得知,古人造字的时候考虑的是事物的最关键、最重要的特征。考古发现,五千年前牛就在家养,所以古人对牛相当熟悉。你如果生活在几千年前,你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汉字代表牛?羊的情况也类似。
练习七
你造的字跟这两个相似度有多高?你认为哪一个是牛,哪一个是羊?
牛 (简体和繁体相同)níu
甲骨文:
金文:
小篆:
牛的象形字是正面看牛头看到的形象,两侧向上弯的部分是一对牛角,牛角下面向斜上方伸展的是一双耳朵。金文的牛耳被拉平成了横线,小篆跟金文相似,只是拉平的耳朵那条横线变得更长。
牛对古人来说非常重要,据说早在6000年前野生水牛就已经被驯化。在夏商周时期,牛(还有猪和羊)是非常重要的祭品,也是用来拉车、耕田的畜力,周代专门设有管理、饲养牛的政府职位,统筹规划在战争或者祭祀中对牛的征用,这一职位叫“牛人[5]“。牛在商代是最隆重的祭天神的仪式里最重要的元素,也是打胜仗以后对领军人的赏赐,这是为什么一些汉字有牛作为部首。比如,“牺牲”,两个字左边都是牛字,右边是表示发音的部件,它最初指祭品,后来的意思是为了一项事业或者信仰献出自己的生命。还有,“犒”的原意就是用牛酒宴赏赐得胜归来的军队,后来就用“犒赏“、”犒劳“表示奖励。
还有“牢”字,牛上面有墙和屋顶的房屋。房屋里有一头牛,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一头牛或者一只羊在一个有狭窄入口的圈里 ,这只牛或者羊是经过精选的,放在圈里饲养,吃干净的草料,等待作为祭品贡献给天神,以示尊重。比如在《礼记.王制篇》里就有记载:“诸侯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犬豕,庶人无故不食珍。” 后来“牢”的意思发生改变,成了关犯人的地方。
在东周,牛成了最重要的畜力。在“犁”这个字里,你能找到“牛”字吗?牛在下面,上面的“利”是表示声音的。“犁”的意思是耕地的农具,或动作。因为牛在农业中的重要性,官府限制对牛的宰杀,就连国君都不随便杀牛。牛肉是当时君王赏赐大臣的珍品。
牧:左边是牛,右边是攵,表示手拿着一根棍子。是放养牲口的意思。
物:杂色牛。引申为杂色的帛,后来又被引申为颜色,再后来指各种各样的东西。[6]
告:上面一个牛字,下面一个口字。用牛祭祀神灵,告诉神灵自己的愿望。
跟其他的表动物的汉字一样,牛表示一类动物。比如说,牛里面有水牛、牦牛、奶牛、黄牛,甚至有人把拖拉机叫“铁牛” (铁就是用来做拖拉机的金属)。当然,还有公牛和母牛。在古代,因为牛的重要性,所以对相关词语划分得很细,而且根据性别和长幼创造特有的名称,公牛叫牡,母牛叫牝,小牛叫犊。这三个字都包含有牛字。但是牡和牝表示不同性别的牛已经不用了,牛犊子有时候还在用。(牝这个字要记住,左边是牛,右边是匕。以后你们会发现“匕”这个字符表示的是雌性动物。)
中文中有不少词语或者成语有牛字。如果一个人吃苦耐劳不争不抢,我们觉得这个人有老黄牛的性格。牛是十二属相中第二位,属牛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老实肯干的人。另外,牛的身体庞大,所以在切割方面(当然很残忍)要用大的刀子,有两个成语跟牛刀,即,宰、切、割牛的刀子,有关系。“小试牛刀”中“小试”表示只是试试用,还没有认真地做,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的事情上稍微展示一下才能,或者有能力的人刚刚开始工作,以后会大展宏图。
另外一个成语是“牛刀割鸡。”这个成语是从《论语》里的一个故事来的。有一天孔子去一个小城市,他的学生子游在这个小城市做市长。孔子听见琴瑟和歌声,笑了,跟子游说:割鸡怎能用牛刀?他的意思或许是: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,不值得用隆重的礼乐来管理;或者,子游你这么有才的人来这里,在这么小的一个城市当市长,太屈才了[7]。后来“牛刀割鸡”就表示大材小用。
当然,关于牛的成语也有负面的。比如:钻牛角尖、牛鬼蛇神、吹牛皮。牛角就是甲骨文上面那对弯曲的角。钻牛角尖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够做反思,执着在一点上不知变通。“牛鬼蛇神”指牛头与蛇身的丑陋鬼怪,用得最多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中,被红卫兵用来称呼知识分子。“吹牛皮”的意思就是说大话,把做不到的说成做得到的。为什么不说吹羊皮或者吹猪皮呢?原来是羊皮和猪皮都能吹起来,黄河流域还有人把羊皮吹起来绑在一起当作船用。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来,但是实际上牛皮因为太大太厚,根本吹不起来,所以“吹牛皮”就成了吹嘘的意思。
练习八
在英文中,牛的叫声怎么表示?猜一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:哞。
练习九
看一看下面的字有几个牛字,它是什么结构,它的意思可能是什么?
犇
答案:
bēn, 急着跑,同奔。现在这个字也很少人用。
练习十
看下面一个字的变化,你猜一下这个字是什么意思(提示:动作)
战国时期的文字:, 小篆: ,繁体字:牽,牵 qiān
答案:
牵引的意思。繁体字能反映出声旁:玄(xuán)。
羊 (简体和繁体相同)yáng
甲骨文:
金文:
小篆:
在练习五中,如果你已经认出了哪个甲骨文是羊的话,你会同意我对羊的甲骨文的描述:上面的是羊的向下弯曲的角,下面像箭头一样的是羊的嘴巴。金文更像羊头,在羊角和嘴巴中间加上了耳朵。小篆更像金文,只是把弯曲变成了直直的笔画。
跟许多其它动物名称一样,羊也是一类动物的总称。如果再往细分,那就有山羊、绵羊、羚羊等等。如果是小羊,也可以叫羊羔或者羔羊。据说在一万多年以前,从西亚开始,野山羊(Capra aegagrus)和野绵羊 (Ovis orientalis)就分别被驯化了。在上古的中国,牧业兴旺,所以羊的繁殖很快。因为牛和羊都被用作祭祀天神的祭品,所以儒家经典之一的《礼记》里记载,牛羊都不能随便宰杀。后来因为农耕社会的发展,牛成了主要劳动力,牛被更严格地保护起来。农耕社会把饲养羊所依赖的草地占了,羊的数量减少,羊被视为珍美食品,有些跟羊有关的造字都有很好的含义。比如说美和鲜。美,虽然甲骨文的形态是下面是人,上面是羽毛饰品,表示视觉美。到了小篆,,被解释为上面是羊,下面是大,表示味觉美。鲜,金文是羊在上、鱼在下,小篆变成了现在的鱼左羊右,鱼和羊都是味道很鲜美的食品,鲜表示新鲜味美。
知道现在羊肉还是非常让人喜欢的肉食,你去中国很容易就可以吃到涮羊肉(一种羊肉火锅),或者羊肉串。特别是如果你去新疆不吃猪肉的地方, 羊肉比牛肉要流行,而且做得都特别美味。如果你去西安看兵马俑,一定要去西安的回民街,那里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可以吃到好吃的羊肉的地方。
练习十一
你能猜出下面三个字的意思吗?
羹gēng、羴shān、群qún
羹,用“羔”“美”会意,表示肉的味道鲜美,很久以前貴族用五味,即酸、苦、甜、辣、咸五种味道调食羊肉(贵族能吃到)或者菜蔬(贫民能吃到),所以以前的羹表示带汁的食物。后来表示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。羹跟汤不同。羹是指切制成丁的食物慢煮后,加入生粉,使汤水变成糊状的烹调方法,吃的是主料和变成糊状的汤汁,比如肉羹、鸡蛋羹。汤本义是热水,后来指把食物等煮后所得的汁液,很稀,所以喝汤是喝的原料的汤汁,而不是主料,比如西红柿鸡蛋汤和鸡蛋羹不同。粥也是糊状的食物,但是跟羹不同,因为粥以谷物为主,比如瘦肉皮蛋粥。
羴,三只羊放在一起表示它的气味。我们都知道跟别的肉不一样,羊肉有一股很浓的气味,中文把这种味叫羊肉特有的那种气味,写成羴,后来用膻表示。
群,左边的君表示声音,右边的羊表示意思,繁体字是上君下羊。羊总是成群在一起,所以群表示聚集在一起的人或者其他动物。
以上是几个用羊表示意思的字。还有很多字用羊表示声音:养,样,洋,氧,痒,祥、详
因为羊驯良的性格,而且因为声音上和“阳”一样,也接近“祥”(吉祥),加上《易经》里三个阳的泰卦象征平安吉祥春天的开始,所以有了成语:三阳开泰。你如果去中国大陆或者台湾,过年(春天的开始)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人家或者商家的门上装饰有三只羊。
练习十二
你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吗?
咩 miē
鸡/雞 jī
繁体字:雞、鷄 jī
简体字:鸡 jī
甲骨文:
金文:
小篆:
鸡的甲骨文就是一只鸡的形象。金文似乎把一只鸡变成了可以粘贴在墙上的二维标本,但仍然是一只鸡的行状。后来为了提醒人们鸡的发音,在这只鸡的左边加上了奚表示声音,可以从小篆的字看出来:左边是奚字,右边是一只有头有翅膀和尾巴的鸟,那就是现在的繁体字:雞或者鷄,左边是奚字表示声音,右边可以是隹(zhuī)是短尾巴鸟的意思,也可以是鳥。(我们会在野生动物一章讲隹字。)公鸡尾巴长,母鸡尾巴短,所以“鳥”或者“隹”在右边都可以。中国大陆把雞/鷄简化成“鸡”,也就是确定了右边表意的部分是鸟,左边的表示声音的“奚”字换成了不表示任何意义和声音的字符“又[8]”。
鸡也表示一类动物,所以前面加上公,表示公鸡,加“母”字表示母鸡。还有,火鸡、珍珠鸡、乌鸡、野鸡表示不同种的鸡。也可以进行扩展,表示与鸡相关的事物,比如鸡毛,鸡胗,鸡肉,鸡爪,鸡腿,鸡胸肉等等。
鸡肉当然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,但是你听说过鸡肋吗?“鸡肋”很单薄,肉也很少,但是又有肉的味道,所以中国人用“鸡肋”表示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,但又不忍舍弃的事物。(当然,中国人可以把任何无味的东西制作成好吃的东西,比如说在沈阳,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们那里各种烹制鸡架[9]的小吃。如果你去沈阳,你可以尝一尝,预测一下将来鸡肋会不会并不代表无味又舍不得丢弃的东西。)
虽然声调不同,但是鸡的发音跟妓女的妓一样,所以人们把妓女称作鸡。
鸡作为家禽,在古代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报时,所以《说文解字》里解释鸡为“知时鸟”,即知道时间的鸟。据说,公鸡脑部神经能感受光线刺激而确定时间变化。打鸣也显示它们在鸡群中的地位,古人为了维护男性在族群或者家庭中的地位,就把这种生物现象移到了社会和家庭中来告诫女性保持顺从的位置。成语“牝鸡司晨”就是这样的表现。牝,在上面学过,表示雌性。牝鸡就是母鸡。司晨就是报晓,早上打鸣让大家知道新的一天白天开始了。《尚书》里有一句话: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。意思是母鸡在清晨打鸣,这个家庭就要破败。比喻女性掌权,阴阳颠倒,会导致家破国亡。后来很多人认为家里如果有母鸡打鸣,那就是不吉祥的征兆。
狗 (繁体和简体相同)gǒu
小篆:
像第一章里讲的那样,狗字没有甲骨文也没有金文。甲骨文里用犬字。狗最早出现在西周,写在一个青铜鼎上的铭文中“长子狗”,据推测,这里的狗是一个贵族的名字。狗左侧是犬字,右侧是句字,跟马驹的驹表示下马一样,狗本来是小狗的意思。后来犬被用作部首,狗便成了这个动物的通称。
以犭为部首非常多,多数都是兽类,比如猪,猫,狼,猴,狮,狐狸,猩,猿。另外,有一些形容词也是以犭为部首,这些形容词都与狗的特点有关系。比如,狂,独,状,猛,狠。狂的甲骨文是,左边是往字表音,右边是犭表意,狂原指疯狗,狂犬病狗,后来泛指精神发狂。独,繁体字是獨,左边一个犬表意,右边一个蜀表音。独表示孤独、单独。《说文解字》上解释说[10],因为狗好斗,所以不合群;羊喜欢结群 (你还记得上面学羊字的时候我们学了“群”字吗?)。状,左边丬表音,右边犭表意,本义是狗的形状,后来引申任何形状或状态。猛,左形右声,表示健康勇猛的狗,后来引申为勇猛,凶猛。哭,吅 (xuān)和犬都表意,吅的意思是大声呼叫,同喧。本义是狗狂叫,后来表示人哭,人大哭时接近嚎叫。狠,左形右声,本义是狗争斗声,后来指残忍、凶狠。
练习十三
下面几个字都有犭,而且另外的一个部件也表意。你能猜对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吗?
伏(金文:;小篆:)
器 (甲骨文:;小篆:)
臭 (甲骨文:,小篆:)
狱 (金文: ;小篆:)
突 (甲骨文:;小篆:)
狗和鸡在古代非常重要,狗看家,鸡报时,因为在畜养它们的家庭中地位相似,所以经常共同出现在俗语中,比如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。婚姻在传统的中国对女人来说非常重要,但女人对自己人生命运并不能控制:嫁给无论什么样的男人,你就要顺从地跟这个男人生活下去。“鸡犬不宁”讲的是外界骚扰得非常厉害连鸡狗都不安宁。“鸡飞狗跳”讲的是鸡吓得飞起来,狗也慌乱得跳,表示乱得一团糟。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是晋朝葛洪的书《神仙传》卷六里讲刘安的故事。历史上,刘安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孙子,在宫廷争斗中自杀,但是民间传说他是道士,吃了自己练的长生不老药升天,他家的鸡狗吃了他没吃完的仙丹,也随之升了天。后来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”比喻一个人得势有了权力,跟他有关系的人也由此得到好处。
在西方社会,人们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。但是因为在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中,狗主要是看家护院的一个工具,在人们心里的地位跟西方社会中的狗并不一样,地位低下。所以中文里有狗的词语或者成语常常有贬义的意思。比如,狗拿耗子多管闲事(狗去抓老鼠,不是它的责任它去掺和)、狗仗人势(狗自己并没有什么勇气,因为它的主人在身边所以它才觉得自己厉害,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或物)、狗东西(是一个骂人的词,比f词稍微好一点)、狗腿子和走狗(帮坏人做事的人)、狗屁不通(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),狼心狗肺(狼的心狗的肺,比喻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狠、残忍、无情无义不懂感恩)。
练习十四
你觉得这个字应该是什么意思?
吠 fèi
练习十五
你觉得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?
猋
答案:
biāo, 狗跑的意思,或者迅速的意思。这个字很少人用。
猪 (繁体和简体相同) zhū
小篆:
在第一章讲了猪这个字的来源。猪字是没有甲骨文的。甲骨文里用豕表示猪的意思。猪在上古时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家养动物,这一点可以从“家”的构形看出。家的甲骨文是一个房屋和一头猪构成。
猪字指的也是一类。所以有公猪,母猪,野猪,家猪等等。因为猪不挑食甚至连人的粪便都吃,而且喜欢睡觉、喜欢在泥里或者其他脏地方打滚玩闹,所以跟猪有关的词都有一些贬义。比如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表示猪死了以后用滚开的水烫它它感觉不到疼痛。比喻,指人已经身处绝境,没什么好害怕的了,任由事情发展,不去担心害怕。“人怕出名猪怕壮”是说人出了名,往往招来各种麻烦;猪长肥了,将很快被杀掉吃肉。这也反映了一种中庸、保持低调的文化心理。猪朋狗友,比喻好吃懒做、不务正业的坏朋友。也形容只能玩乐、不能共患难的朋友。与“狐朋狗友”同义。猪狗不如:骂人连牲畜都不如。没吃过猪肉,也见过猪跑:比喻见识再少也会懂得一些。
六畜
中国古代马、牛、羊、鸡、狗、猪被称为六畜,这六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结束前就已经被驯化。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狗是家畜而不是宠物。的确,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,狗多数被当作看家护院的工具。到了现代社会,这六畜的功能也有所变化。一般来说,猪、羊、鸡主要作为食用,马和牛作为劳力。在农村,狗依然主要是看家,但是在城市里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型的宠物。
练习十六
这一章是讲家养的动物。你觉得除了马、牛、羊、鸡、狗、猪之外,还有什么是家养的动物?你觉得可驯化的动物有什么特性?你能列举出三个特性吗?
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·戴蒙德认为,“可驯化的动物是可以驯化的, 不可驯化 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”,能被驯化的目标动物必须要满足6个条件,即“能 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或其他价值”、“生长速度快”、“繁殖周期 短”、“性情温顺”、“不易受惊”和“能在驯养条件下交配繁殖”。 除了六畜,其他的被驯化了的动物还有猫、鸭、鹅、驴、骡子、兔子等。在这里我们只讲猫和兔子。其他的,鹅、鸭、驴和骡子会在第五章的动物部首稍微提及。
猫/貓 māo
繁体字:貓 māo
简体字:猫 māo
小篆:
殷墟没有猫骨出土,直到《诗经。大雅。韩奕》(大约公元前11-7世纪)才有记载[11],所以推测猫很晚才被人类驯化,错过了象形字的黄金年代。战国时代成书的《礼记》中写道:“禽兽,仁之至、义之尽也。古之君子,使之必报之。迎猫,为其食田鼠也;迎虎,为其食田豕也,迎而祭之也。”从这里的描述看,当时有猫神,因为猫能捉老鼠,所以人们祭祀它。猫对于人的功能就是灭鼠。
小篆和繁体字是一样的。左边是豸的部首,右边是苗。豸在甲骨文中是,这个象形字是长脊椎的动物。猫的叫声跟“苗”的发音一样,于是豸加苗字成了猫,一个形声字。后来简化字把豸部首改成了犭部首,成了猫字。
有两个常用的成语或俗语,一个是照猫画虎,因为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,因此比喻照着常见事物的样子模仿不常见的形似之物。另一个是猫哭耗子。猫本来是吃老鼠的,老鼠死了它去哭,表示难过,肯定就是装的。所以猫哭耗子比喻假慈悲,伪装同情。
猫是老虎的老师,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。很久很久以前,老虎还不是森林之王。它那时很笨,没有什么本领,别的动物根本不怕它。它听说猫很厉害,所以就拜猫为师。在猫的教导下,老虎学得非常快。猫打算把“毕生本领”都教给老虎,但是它也发现老虎的凶残本性不会改变。于是,猫就留了一手,没有教老虎如何爬树。所以,当老虎觉得自己学会了猫的所有本领以后,想吃掉猫当所有动物的大王,没想到它快要抓到猫的时候,猫一下子就爬到了树上,老虎只好作罢。
练习十七
在你的文化里,猫怎么叫?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?
喵 miāo
练习十八
猫走路很轻,而且喜欢在角落里安静地卧着。如果你想让一个人不出声地蹲在一个地方别动,你可不可以把猫用作动词?可以不可以说:你猫在那里别让他看见?
练习十九
你猜一猜“走猫步“是什么意思?
练习二十
下面我们要学表示rabbit/hare这种动物的字。在学习以前,请你先想一下,这种动物最大的特征是什么?如果你活在3000-4000年前的中国大陆,你会看到的、或者你创造出的文字怎样捕捉这种动物的特征?
练习二十一
你认为在远古生活中,兔子在人们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一种动物?
兔 (繁体和简体相同) tù
甲骨文:
金文:
小篆:
兔子最大特点是长耳朵和短尾巴。兔的甲骨文是一个直立的前爪腾空,面部朝左,耳朵朝右,尾巴右下方,非常短小。金文将头部夸张,小篆似乎完全竖立起来。楷书的兔把头变成了刀的形状,前后腿分开,尾巴成了一点。
带兔字的字不多,常见的有两个:逸、冤。逸,一个辵部一个兔,辵的上边是路口的意思,下边是行走的意思。兔子善于奔跑,本义是逃跑、逃脱,引申为散去、失去, 超出范围。此外还表示脱离杂务的安闲、安乐状态。冤字上面一个覆盖形状,罩住兔子,从兔子的角度看很冤枉悲催,所以冤字的意思是委屈、受到或使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被加上不应有的罪名。
跟其他动物一样,兔指的是一类动物,所以rabbit、hare、bunny都是兔子,但是可以在“兔”字前面加一个字来区分。比如,rabbit是家兔,hare是野兔, bunny是小兔。
带兔字的成语有不少,但是常用的不多。与兔子相关的说法都含有欺诈狡猾的意思。狡兔三窟和兔子不吃窝边草。狡兔就是健壮、敏捷、狡猾的兔子,三窟就是三个洞穴。 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,备用的计划很周密完备。兔子的窝一般都隐藏在草的下边,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窝,它们不会把自己窝洞旁边的草吃掉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在当地家门口做坏事,不要伤害身边的人,要与邻为善。
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表现兔子的狡猾,主要是表现宋人的愚蠢。这个成语出自《韩非子. 五蠹dù》[12]:周朝时期,宋国有一位农夫,有一天在耕田时,他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没看准前面便一头撞到树上死了。农夫每天守在树边期望再有机会不劳而获一只兔子,但是之后再也没得到另一只,因此成为了笑柄。
- 许进雄《字字有来头:文字学家的殷墟笔记01:动物篇》 ↵
- 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,春往冬反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“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”乃放老马而随之,遂得道。行山中无水,隰朋曰:“蚁冬居山之阳,夏居山之阴,蚁壤一寸而仞有水。”乃掘之,遂得水。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,至其所不知,不难师于老马、老蚁,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,不亦过乎? ↵
- 马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姓。 ↵
- 裹脚是很早的时候的一个习俗,就是女人的脚从小要用布裹起来不让它们长很大。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,在这里先不详细讲述。 ↵
- 这个牛人跟现在人们说的牛人不一样。现在牛人是一个俗语,指的是很厉害很能干的人。 ↵
- 《诗经。小雅。无羊》: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你有三十头杂色的牛(或者羊),祭祀足够了。到《荀子。天论》万物为道一偏,一物为万物一偏。世界上的万物只是体现了自然规律的一部分,每一种事物都只是万物的一部分。 ↵
- 如果你想知道子游是怎么回答老师的话的,请接着读:”子曰:“二三子!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戏之耳!”子游说:以前老师您讲过:‘在位的人学了道,就能爱民,民众学了道,就容易指使。 ↵
- “又” 字本身的意思是右手的意思。但是在大陆的简化过程中“又”被当作一个无意义的字符出现在一些字里,比如,鸡(雞),难(難),欢(歡),凤(鳳),树(樹) ↵
- 鸡架就是除了鸡肉、内脏、双脚、鸡头以外的骨头架子,包括鸡肋。 ↵
- 原文是:“独,犬相得而斗也。羊为群,犬为独也。” ↵
- 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:“鲂鱮甫甫,麀鹿噳噳。 有熊有罴, 有猫有虎。” ↵
- 原文是:宋人有耕者,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 因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,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 ↵